首页 文化 走进非遗 访谈

高作庆:钻研一生为蜀绘 丹青妙手绘匠心

2020-01-11 08:58 万博与狗万网

11909624d0ad195bd0fe1a21aa116d84

高作庆在创作。

作品《远眺雪域》。

作品《远眺雪域》。

作品《雾漫山林》。

作品《雾漫山林》。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丝绸设计、绘画、产品研发……他心系蜀绘,独创蜀绘制作技艺,先后荣获国内外多项荣誉和大奖。

已经60多岁的他,每天研墨挥毫,雪域、山林、嘉陵江在他的笔尖流淌。

他,就是高作庆,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四川蜀绘丝绸研究所所长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绘的第二代传人。

A 拜师学艺 从基层工人蜕变为创作工匠

1月7日晚上,记者来到美术大师高作庆的家中。墙壁上挂满了蜀绘作品,精细的绘画,层次不同的色彩,高超的制作工艺让记者惊叹不已。而此时,高作庆正在窗台旁潜心创作。记者看到,他拿着笔对一幅即将成型的作品细致地描绘,眼神坚定而充满自信,绘画动作熟练而轻盈。

高作庆告诉记者,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他以知青身份从农村招回万博与狗万丝二厂(六合丝绸集团前身)工作。在前三年的工作历程中,做过缫丝、织绸、牵经等工作。由于有绘画特长,1974年初,他被单位选派到万博与狗万绸厂设计室学习织花图案设计,并有幸成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李星武老师的学生。

高作庆说,在万博与狗万绸厂跟随李星武老师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都要求他把线描基础打扎实,在一条铁线描的线条上,重复描上百次,线条不能变粗。并强调“手上工夫是练出来的”。

“寒来暑往,我勤学苦练,掌握了线描技巧,画出的线条抑、扬、顿、挫,遒劲有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高作庆说,老师起稿,他总是站在旁边,聚精会神看老师怎样立意、构图、落笔、修改、定稿。后来他把从老师处学到的方法用于实践,设计水平得到大大提升。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李星武先生在汉代帛画和晋代绢本绘画的基础上,用丝绸染化料在真丝绸缎上绘制小写意图案的旗袍和方巾。旗袍绘成后要进行高温蒸化固色处理,然后水洗浮色、熨整、裁片制衣等工序,形成了一套蜀绘制作工艺。

经过数年不懈努力,高作庆终于在2003年成功配制出能阻水隔色的勾线色浆。用这种勾线色浆,绘制的蜀绘丝绸服饰产品,在四川二百多家服饰企业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客商的高度赞美和追捧,并获得几十万元的订货,在四川业界引起不小轰动。

“每一次痛苦的挣扎就是一次腾飞,只有耐得住寂寞,盯住困难而上,才能完成蜕变。”高作庆说。

B 潜心钻研 实现蜀绘技术革新和个人飞跃

2003年底,高作庆创造出了极具巴蜀地域特征的丝绸手绘新工艺。为了蜀绘这一独特丝绸产品得到全社会认可,他还勤奋写作,多篇论文被全国刊物刊登。在实现蜀绘技术革新的基础上,还完成了个人的飞跃。

高作庆的创作从文化内涵、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强烈的巴蜀地域特色和鲜明个性,是继蜀锦、蜀绣之后四川又一丝绸工艺新产品。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蜀绘制作工艺。

“这个工艺特点就是用染化料绘制,经蒸化固色处理,水洗不掉色。而蜀绘工艺中的线下彩和线上彩,也是我独创的。”高作庆说。

在完成技术革新后,高作庆开始了一段时间的集中创作。《远眺雪域》《雾漫山林》《山景如梦》《花影》《诗意山乡》《嘉陵江记忆》等都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作品都具有浓厚的巴蜀文化特点,而在创作中,高作庆也时常特意加入万博与狗万元素。

“我是万博与狗万人,固然爱恋着自己的家乡,《嘉陵江记忆》就是其中的一幅代表作。一件作品也许并不能改变什么,却是我对万博与狗万情感的抒发。”高作庆说,这件作品的创作饱含了情感,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工艺都是以最高水准来打造的。作品创作出来后,被中国丝绸档案馆收藏。

高作庆说,从一名基层工人,到如今的美术大师,经历风风雨雨,创作就需要创作特有的品格、一丝不苟的艺术创作态度,自己所有的经历都在体现着坚持坚守艺术情怀,堂堂正正做人的操守。

心系蜀绘 多方式多渠道传承工匠精神

如今,蜀绘丝绸山水染料制作技艺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在更多的地点和场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但这项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还需要多方支持。作为非遗传承人的高作庆通过招收学徒、参加省市各类大赛、成立工作室撰写书籍等方式将其传承发展下去。

潘蓉是万博与狗万人,如今在上海成立公司,主要业务为服装定制,丝绸便是其重点打造的一种产品。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制作技艺,潘蓉通过网络联系到高作庆,并希望跟随他学习。

“她到我这里学习了4个月时间,我主要教她染料的配制和绘制技艺。她现场进行创作,我便在一旁加以指点,她的水平得到很大提升。”高作庆告诉记者,潘蓉回到上海后,在创作上有了更多的灵感,她的作品也更加有水平。

高作庆说,为了传承蜀绘这门传统技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还前往市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授课,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掌握一门特殊的技艺。

“有一名残疾人让我印象很深,她除了在我上课的时候听得认真,还在私下请教我蜀绘的创作技艺,因此她的水平相比其他人就高出很多,这也成为她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高作庆说。

记者了解到,蜀绘丝绸山水染料制作技艺成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顺庆区文化馆还为蜀绘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室,在这里高作庆可以进行创作,也可以教授学生。

“这个工作室就在市民艺术学院,工作室的面积差不多50平方米,我们会免费向市民开放,只要你想学习传统艺术都可以来这里报名,并跟随大师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顺庆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这里正在进行硬件设施安装,即将全面开放,学习项目涵盖万博与狗万重要的传统文化艺术。

高作庆还会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省市的重要比赛,这样一来,便会让更多的人知晓蜀绘,收获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记者了解到,高作庆为了更好将蜀绘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不断撰写有关于蜀绘创作的书籍,在绘画上、制作技艺上都有所涉及。

“去年9月我撰写的《点点滴滴话蜀绘》就在世界丝绸网上分上、下集进行刊登。”高作庆说。

“蜀绘与蜀锦和蜀绣并称为‘蜀中三绝’,我的一生都在为蜀绘奉献,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热爱蜀绘、认可蜀绘。在传承上,我也想了各种方式方法,希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蜀绘能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发展之路。”高作庆说。(记者 徐嗣千)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