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万博与狗万故事 你我他的故事

阆中8000余册破损古籍获“重生”

2019-07-26 09:18 万博与狗万网

7003a32492e869ef41a7d078582c6e37

志愿者在阆中市图书馆进行古籍保护工作。

古籍善本,历史价值弥足珍贵,是重要的文献资料。阆中市图书馆收藏保存着8000余册古籍,其中不少是明清时代的书籍,大量的古籍详实记载了川北及四川历史的风云变幻,为研究阆中、万博与狗万乃至四川千百年的历史及风土人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

但是,由于长期保护条件较差,手段落后,这些古籍出现不同程度的霉蚀、絮化、粘连、磨损、变脆等现象,严重的甚至连翻阅都困难。为了让这些“生病”的古籍得到更好的保护,满足市民阅读的需求,从去年开始,阆中市图书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古籍进行整理、复制、再造等。

A “体弱多病” 众多古籍“生存状况”堪忧

阆中市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坐落在阆中市古城区东门口,藏书20万册,其中馆藏古籍及民国时期文献近1000部8000余册,在万博与狗万县级图书馆中数量较多。

阆中市图书馆馆长李翔云介绍,8000余册古籍有很大一部分是明清时代古籍,不乏孤本。该馆上世纪80年代收藏的《四库全书》,在全国县级图书馆里是极罕见的。此外,清嘉庆二十年木刻版《四川通志》、清道光元年木刻本《保宁府志》、清咸丰元年木刻本《阆中县志》、清同治四年刻本《船山遗书》、清宣统手稿孤本《四川南阆盐务图说》等书不但年代久远,而且历史价值极高。“这些古籍图文并茂,详实记载了阆中、万博与狗万乃至四川千百年的风土人情,为研究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李翔云说。

这些古籍出现不同程度破损,霉蚀、絮化、粘连、磨损、变脆等情况,严重的甚至连翻阅都困难。“还有的古籍在当初收藏整理时不成套、有缺失,大量古籍都存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令人痛惜。”李翔云说,收集、修复、整理刻不容缓。

B 大学生志愿者 接触“古老”的新鲜事

查阅资料、图片摄像、文字录入、数字扫描、复制装订……7月25日上午,记者在阆中市图书馆古籍书库看到,一群身着红色志愿者服装的年轻人,正在对古籍进行普查登录,大家分工有序。

为了推动古籍保护工作,今年暑期,该馆通过“四川筑梦计划”招募了8名爱好古籍的大学生志愿者,同时聘请了阆中市名城研究会、阆中中学等3名古籍保护专家连同本馆工作人员一道,共同开展古籍修复、整理、登录等工作。

王露是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大二学生,她通过“四川筑梦计划”报名,成为阆中市图书馆古籍保护志愿者。“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普查的情况录入电脑系统,并进行校对,这个工作看似轻松,却需要十分仔细,不能出错。”王露说,有时为了查询一部书的作者、年代、版本等虽然十分费神,但很有乐趣,这个暑假接触了一件“古老”的新鲜事,对古代文化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读大一的何宇杰是阆中本地人,得知图书馆修复古籍需要志愿者时,他专门报名加入了进来。“我负责‘史部’古籍的登录,主要把扫描的照片和文字录入电脑。”何宇杰说,作为一名阆中人,能够为家乡的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感觉这个暑假很有意义。

C 数字化建设 让8000余册古籍“活”起来

2018年以来,阆中市图书馆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古籍保护中心、川内古籍保护较好的图书馆学习,打造了古籍保护工作室,对古籍进行整理、复制、再造等工作。

“从去年6月开始,馆内工作人员已经对古籍进行了两次普查,今年7月开始进行第三次普查,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大事。”李翔云介绍,通过三轮仔细筛查,对馆藏古籍情况进行全面掌握,此次普查按照国家标准,更科学、更系统地进行,并将著述《阆中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大典。

在此次古籍保护行动中,普查登记只是工作内容之一。李翔云介绍,下一步图书馆还将进行数字化建设,将对普查出的有价值的古籍进行影印、数字化复制,方便市民、游客的阅读和资料查询。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专家、志愿者及馆内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三轮普查登录工作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预计在9月份之前将完成8000余册古籍的普查。随后,还将对普查出的破损的古籍进行修复保护,真正让古籍“活”起来。(记者 杨晓江 见习记者 徐泽耀 实习生 赵奕铭 文/图)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